奧巴馬:監聽你的手機好房網也沒啥,希望間諜風波別影響咱倆的關係
  默克爾:換了新手機還被監SD記憶卡聽,缺乏互信的盟友沒得做
  (設計對白)
  近日,有媒體報道稱為回應美德之間的間諜醜聞,德國欲監視美特工。而這一切皆因德國抓獲兩名涉嫌為美國情報機構工作的德國聯邦國防部員工。而這場間諜戰最終能被揭穿全因一封信。之後,間諜醜聞逐漸升級記憶體,德以驅逐美駐德外交官來回應美國。
  其實,早在“棱鏡門”主角斯諾登爆料美國“竊聽門”對象有德國總外接式硬碟理默克爾後,一直視美國為盟友的德國就開始憤怒了。
  抓間諜
  7月2日,德警方逮mSATA捕馬庫斯
  7月9日,列昂尼德·K在國防部辦公室被突襲逮捕
  逐客令
  7月17日德國驅逐美國CIA駐柏林站站長
  馬庫斯
  年齡:31歲任職:德國聯邦情報局
  業務範圍:為CIA工作,還想為俄服務
  為2.5萬歐元出賣德國
  試圖當“三面間諜”時露餡
  據德國《明鏡周刊》報道,31歲的馬庫斯·R是個普通的美國男子,個子不高,身材粗壯,留著鬍鬚,戴著眼鏡。他出生在德國薩克森州的一個小城鎮,高中沒畢業。另外,小時候種痘時因使用問題疫苗讓他落下殘疾。據他的同事描述,他患有語言障礙,跟他交談時不能著急,必須有足夠的耐心。
  雖然早年坎坷,也未受過高等教育,但馬庫斯後來竟然成為間諜,進入德國聯邦情報局(BND)。在這裡工作近8年後,他竟然主動與美國中央情報局(CIA)聯繫,成為德美的“雙面間諜”。在他試圖把情報賣給俄羅斯當“三面間諜”時東窗事發,最終暴露身份。
  7月2日,德警方逮捕馬庫斯。在審訊中,馬庫斯稱他已為CIA工作兩年。他首先毛遂自薦給美駐柏林大使館發電子郵件,後來美國派人和他在奧地利秘密會晤,花2.5萬歐元買下馬庫斯手裡的文件。馬庫斯所在的情報部門負責保護德國在海外的服役士兵,他在部門中負責整理檔案,對文件加密,有機會接觸到高度機密的文件。據信他從辦公室偷走了至少218份文件文本,帶回家中掃描處理,這些文件涉及各種敏感問題,例如德國總理給BND的指令以及BND召開會議的記錄等。
  之後,兩名CIA特工負責跟馬庫斯聯繫,他們主要通過電子郵件聯繫,只見過三次面,會面的地點都是奧地利。目前,德國正想盡辦法按馬庫斯提供的線索追查這兩名“上線”,若馬庫斯成功指認他們,德國聯邦檢察官辦公室就有權對其實施逮捕。
  馬庫斯為何會鋌而走險呢?據德國消息人士表示,他可能不是為了錢,而是尋求刺激或引起註意。或許當了兩年的“雙面間諜”早沒有了之前的新鮮感,馬庫斯有了更大膽計劃,跟俄聯繫當美德俄的“三面間諜”。
  5月28日,他又故技重施,給俄駐慕尼黑領館發出毛遂自薦的郵件。擔心俄不信任他,他在郵件中附加3份BND的內部文件當“見面禮”。這封郵件被BND成功攔截,BND的情報人員回覆馬庫斯的郵件,冒充俄羅斯人設套引他現身。當時,德國情報部門並不知道馬庫斯早已投入CIA帳下,還告訴美國情報同行,他們在德國聯邦情報局內部鎖定了一名可疑的俄羅斯間諜。但第二天,馬庫斯使用的郵箱竟然在一天之內在互聯網上消失。BND最終才意識到,馬庫斯還在為美國人工作。
  列昂尼德
  年齡:37歲任職:德國國防部
  業務範圍:為美國情報機構工作
  在國防部當卧底
  做間諜證據全銷毀 德國很難對其定罪
  當德國還在震驚馬庫斯的所作所為時,另一名德美的“雙面間諜”又被抓。7月9日,37歲的列昂尼德·K在國防部辦公室被突襲逮捕。原來,在調查馬庫斯的過程中,發現馬庫斯曾在年初私自扣留了一封來自聯邦刑事警察廳的信件,信中要求獲得在德國國防部工作的官員列昂尼德的信息。
  列昂尼德出生在德國西南部地區,性格外向,有著貴族派的作風,他喜歡誇誇其談,總是喜歡向國防部的同事們炫耀自己的海外關係、在國際上交友廣闊、有外國工作經歷並精通5門外語。他先後在柏林、法蘭克福和英國牛津上學,之後長期在外國擔任政治顧問,認識多個國家的軍隊高官。2013年6月,他進入德國國防部。
  其實,德國早就開始“註意”列昂尼德。他曾在科索沃待了幾年,先後為歐盟和北約高官工作,還曾任德國駐科索沃部隊司令的政治顧問。在科索沃,他跟一名美國駐巴爾幹半島的情報機構的官員關係很好。即使離開科索沃後,列昂尼德還多次飛往伊斯坦布爾和那名美國官員見面。美國官員還往列昂尼德的賬戶中轉入2000歐元。這一切引起德國調查人員懷疑,決定竊聽他的手機,但一直未找到確鑿證據。
  2014年2月起,列昂尼德和那位美國官員突然中斷了所有聯繫。媒體稱,這很可能是馬庫斯私自扣留那封信件,並告訴了CIA。CIA銷毀了其一切從事間諜活動的證據。而在這種情況下,因證據全部銷毀,德國聯邦檢察官辦公室很難對列昂尼德定罪。現在唯一的蛛絲馬跡就是看他和馬庫斯的案子有沒有牽連,如果沒有確鑿證據,只能任由他逍遙法外。華商報綜合報道袁金會
  揭秘者
  “棱鏡門”主角斯諾登
  2013年6月,一連串的間諜和反間計,從愛德華·斯諾登曝光美國國家安全局的監控範圍和程度後開始,之後監聽醜聞開始發酵……作為美國國家安全局前雇員,斯諾登還掌握著多少美國的秘密不得而知。斯諾登在俄羅斯的難民資格將於本月底到期,媒體稱俄或延長其的庇護期。
  想做女人的曼寧
  曼寧,曾是駐伊拉克美軍陸軍情報分析員,因向“維基揭秘”網站泄露大約70萬份美軍秘密文件於2010年被捕。之後,他因間諜罪被判入獄35年。而他經由媒體宣佈要做女人的消息又一次震驚世界。近期,美國陸軍同意為曼寧提供初步性別治療,包括允許他穿女性內衣,並可能提供激素治療。
  美女間諜安娜
  美國聯邦調查局經過10年多的監視,2010年逮捕10名俄羅斯間諜疑犯,他們被指控在美國境內從事非法情報工作。在這些間諜中,當年28歲的紅髮美女安娜·查普曼尤其引人註意。聯邦調查局稱,安娜·查普曼長得很漂亮也很有自信,她擁有經濟學碩士學位。2013年7月4日,安娜·查普曼因向斯諾登提出求婚而名噪一時。
  德國為何被美“偷窺”?
  誰威脅美當老大就監控誰默克爾換新手機仍被竊聽?
  自從美國竊聽德國總理默克爾及民眾事件曝光後,默克爾和內閣成員改用黑莓加密手機,以防竊聽。但近日德媒又爆出,美情報機構已破譯該密碼技術,美國可能仍在竊聽默克爾的手機。斯諾登通過德國《明鏡》周刊爆料,德國聯邦情報局對流經德國的外國數據流進行監視,其“分析工具”正是美國國家安全局提供的,還把美國國家安全局與德國的情報合作形容為“睡一床被子”。好得“睡一床被子”的德國,為何屢屢被美國“偷窺”?
  首先,因為德國主導歐元區,其次因烏克蘭衝突,而導致製裁俄羅斯的美德“同床異夢”。此外,為防止德國重新崛起動搖美國“世界老大”的地位。這也就不難理解,從美國的監控深度和廣度來講,德國在歐洲的程度與中國在亞洲被監控的程度相差無幾。有專家分析,美國監控的標準並不是以意識形態來劃分,而是以實力,誰威脅美國當老大就監控誰。
  那麼美國監聽的範圍到底有多廣?美國國家安全局前技術主管賓尼7月3日在接受德國聯邦議院監聽事件調查委員會問詢時說,美情報機構監控幾乎覆蓋了全球所有網絡,已遠遠超出反恐範疇。
  ■華商連線
  監聽造成啥後果?
  通常因間諜行為驅逐外交官只為泄憤,但作用不大
  在斯諾登曝光美國監控默克爾手機後,間諜醜聞再次刺痛德國人的神經。對於一波波德美間諜案,德國以逐客令的罕見方式表示憤怒。第一個“雙面間諜”被揪出時,德外交部請美大使喝茶;第二起間諜案曝光後,17日德國驅逐美國外交官、CIA駐柏林站站長。就此,華商報記者近日連線外交學院國際關係研究所教授周永生進行解讀。
  華商報:在國際外交中,為何互相驅逐外交官?
  周永生:《維也納外交關係公約》第9條規定:“任何國家可以在任何時候,無需解釋其決定,宣佈任何外交人員為‘不受歡迎的人’。被列為‘不受歡迎的人’會被拒絕入境,並可被遣返來源地。若已入境者,則會被下令限時驅逐出境。”因此,在國家衝突之中,驅逐外交官成為一件很常見的事情。
  對“不受歡迎的人”的做法有:驅逐或限期離境,或請對方將其召回。
  宣佈某(些)外交官為“不受歡迎的人”,常被對方實行報複,即以同樣方式,宣佈對方同樣級別、人數的外交官為“不受歡迎的人”。實際上,“不受歡迎的人”,不論前者或後者,特別是後者,未必一定有什麼不利於駐在國行動、言論,他們或許只是外交鬥爭的犧牲品。
  華商報:一般情況下,外交官被驅逐的理由有哪些?
  周永生:下達“逐客令”的國家大多都會有理由,以表明行動的合理性。被驅逐出境的理由多與干涉內政、危害國家安全以及違反當地法律有關係。
  首先,外交官自身原因造成的,比如違反所駐國的法律、做了與其身份不相符的行為、說了令所駐國不滿的言論等。若兩國關係日益緊張,甚至出現交惡,常會互相驅逐外交官表達不滿,最嚴重時則會斷交。其實,驅逐外交官最常見的原因是間諜行為。間諜戰從來就是兩國甚至是多國角力的無聲戰場。外交官被認為從事間諜或情報工作,就會被所駐國驅逐出境。此外,因干涉他國內政而被驅逐的事件比較常見。
  華商報:對觸犯駐在國法律的外交人員,應如何驅逐?
  周永生:在國際外交中,對於觸犯駐在國法律的外交人員,鑒於他們免受司法管轄,駐在國一般不提起訴訟,而是通過外交途徑解決,即由駐在國外交機關出面,以口頭或書面照會形式提出交涉。如是一般違法,通常由駐在國外交機關向有關外交代表機關提請註意或發出警告,如違法和犯罪情節比較嚴重,駐在國有權宣佈其為“不受歡迎的人”,要求其在限期內立即離境。當嚴重威脅駐在國安全時,駐在國對犯罪的外交人員可予以驅逐出境。
  華商報:驅逐外交官能起多大作用?除驅逐出境外,外交拒絕還有哪些方式?
  周永生:一般作用不大,驅逐外交官通常是一種宣泄怒氣的形式。除驅逐出境外,外交拒絕還表現在:首先是抗議,如果一國認為另一國的言論和行動侵犯了本國根本利益,就會提出抗議。第二,拒絕任命,比如大使和外交官任命。第三,拒絕邀請。此外,還有拒收外交照會。外交照會指外交部對外國使節所遞交的一種外交文書,即一國政府將彼此相關的某一事件的意見通知另一國政府。但抗議或指責一國的外交照會常被拒絕。華商報記者袁金會
  (原標題:德美“諜戰”(圖))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qb60qbspex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